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物理治疗科 健康科普详细

什么是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发布时间:2020-04-20 15:21:34本文来源: 系统

什么是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定义: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一、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


图片 3

头晕目眩、视力模糊、头痛、颈部或者头部(枕部)不适、恶心、肌肉无力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如周身乏力、疲劳,认知迟缓等非典型症状。也有的患者虽然血压有所下降,但是没有造成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所以没有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产生的原因

多发生在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主要是失去上位神经系统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而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再加上上下肢瘫痪,骨骼肌对血管的挤压作用消失或降低而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导致低血压更将恶化。

三、测量心率、血压方法

目前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平卧、坐位、站立位的血压、心率变化。具体步骤为:①平卧10 min后,测量血压和心率;②让患者坐在床的边缘或检查床上,要求其双腿悬空。等待1~3 min后测量血压和心率;③患者站立,等待1~3 min后测量血压和心率;③患者站立,等待1~3 min后测量血压和心率;然后比较不同体位下血压的变化。如果检查中途患者出现眩晕、轻微头痛或昏倒,立刻让患者躺下,躺下后症状缓解就可以直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四、治疗及预防方法

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目前大家认可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斜床站立训练、腹带和弹力袜、浴疗、手法治疗;

非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症状时选用氢化可的松、盐酸米多君、甲流阿美铵、可乐定、吲哚美辛等药物;

预防脊髓损伤后的体位性低血压建议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卧床期间,应注意对四肢的被动活动,在保证骨折部位稳定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期开始坐位训练。②在起床之前,最好先在床上进行行双下肢的主、被动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③适当安排站立训练的时间,很多患者在早晨低血压的情况较重,所以训练可安排在中午或者下午。④脊髓损伤患者睡觉时可以把床头轻度抬高,这样可以保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部分激活的状态

五、、结语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受到体位性低血压的困扰,体位性低血压已成为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位性低血压一旦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对康复训练造成影响较大,加之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故对于脊髓损伤后的体位性低血压应强调早期的预防,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图片 4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什么是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